精品内容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VKF大龄托管 > 行业新闻

自闭症干预必须知道的ABC原则

2020/9/22 14:09:33字体:
分享到:
ff

 为什么自闭症干预法ABA中的ABC原则如此重要?

 
文 | VKF特教老师
 
经常看到群里有家长向大家咨询自家孩子的各种行为问题。有时候,一次答复就能够解决问题,有时候需要几位家长的联合启发用几个回合的问答,才能找到一个好的应对方法。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果我们把ABA中最重要的ABC分析方法应用好,大家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应用行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它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学习模式的科学。经过数十年的科学认证已经证明ABA是应对自闭症最为有效的干预方法。
 
 
 
ABA干预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A-B-C原则,该原则应用得十分广泛。ABC三个字母分别是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写字母:
 
 
 
原因Antecedent – 行为Behavior – 结果Consequence
 
 
 
我们生活中处处有ABC原则的影子。比如孩子饿了,会用各种方法让妈妈知道,像是哭叫或是说出来。然后妈妈就会去给宝宝准备饭菜。在这里,肚子饿是原因;哭叫或是说出来是行为;妈妈做饭喂给宝宝是结果。
 
 
 
在里约奥运会正在进行时,中国队想进入奖牌前三甲(原因),于是运动员努力拼搏(行为),最后有实力发挥好的中国运动员夺冠,为中国总奖牌数添金(结果)。
 
 
 
由此可见,ABC这种原则不但可以被应用在教育与特殊教育,儿童行为管理方面,还可以在商业管理、临床心理学等很多领域有所建树。
 
 
 
很多时候,当我们ASD(自闭症)的孩子出现一些我们不能理解,以及反社会常规的反应时,我们最好用ABC原则来记录一下孩子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因为,只有这样科学的记录才能知道如何对我们不想让孩子产生的行为防患于未然。具体记录可见下图:
 
 
 
 
 
(语言行为方法 2013)
 
 
 
我们拿ASD孩子最常见的破坏性行为举例解读一下:
 
 
 
在孩子大发脾气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找出这些破坏性行为背后的规律:你可能觉得孩子就是不高兴所以甩手、撞墙,但TA因为什么不高兴?在什么场合不高兴?旁边都有谁在场?...
 
 
 
1、避免一项工作:孩子不喜欢一项任务的时候,可能会有攻击或自残行为。很多老师都反应,因为学生发脾气,所以她们降低对学生的要求。一看这招有效,学生就经常发脾气,结果他们在学校就基本没有学到什么。或者,有的孩子不愿意和妈妈分享一个玩具,就大叫,于是妈妈退后,孩子得到强化,下次继续叫。
 
 
 
2、逃避一项工作:当一项工作难度超过孩子的能力的时候,孩子会有破坏性行为。有的孩子可以扫地、擦桌子,但这时如果叫TA洗衣服,孩子可能就会把衣服全扔到地板上,以避免这项不可胜任的工作。
 
 
 
3、希望得到注意:大家通常认为自闭症孩子避免和他人接触,但有一小部分其实希望不断得到周围人的注意。比如一个四岁的小女孩经常用指甲扣自己的手,直到她妈妈过来抱起她。为了避免孩子伤害自己,她的妈妈就整天抱着她——当然,她就再不扣自己的手了。
 
 
 
4、为得到一样东西:很常见的一种情况就是当孩子想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他们可能使用很原始的方法来表达,比如大声哭泣、跳脚等。比如一个小男孩想吃同学带的饭,就大声哭闹,同学一害怕就给他了。他也不哭了。(Koegel, 2014)
 
 
 
如果我们运用ABC原则,经过观察和分析,得出结论孩子出现破坏性行为是因为以上1和2的情况时,就绝对不能正强化,也就是说不能助纣为虐。例如孩子不想按大人的要求做就哭叫,于是大人就妥协。应对的方法可以是降低工作的难度,以及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并加以辅助。打个比方,父母让孩子拼一个8片的拼图,孩子完不成,于是大哭大闹。如果父母发现问题出在拼图太难了,可以先拼好七片,剩下一片让孩子拼。然后逐渐增加孩子需要拼图的片数。这样不但保持孩子的参与兴趣,大人也不会因为对孩子能力不足的失望觉得烦躁了。
 
 
 
但如果我们运用ABC原则分析出孩子有破坏性行为的原因是上面所列3和4的时候,家长和老师就要注意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方式与方法,不能一味怪孩子“有问题”。比如是不是亲子关系不良,家长放在孩子身上的关注力度不够等都要考量。在上边第4点的例子中,如果孩子语言能力不强,非要抢吃别的同学的饭菜,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课间吃饭的时候,辅助孩子跟同学说“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饭菜吗?”;或者是在早晨准备孩子便当的时候多费费心,问问(或根据经验)孩子喜欢吃什么,避免带TA不喜欢的食物去学校;或是多给孩子准备出一份小零食,以便孩子可以拿这些零食和同学交换食品等。
 
 
 
因此,还是我们之前文章里提到过的,孩子出现问题,一定是家长(老师)造成的问题。每个儿童问题行为背后一定有外界因素促成的原因。
 
 
 
不久前,有一位妈妈反应,她的ASD儿子在小区里玩的时候,老是抢别的小朋友的iPad,她特别苦恼,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我在微信上问了一下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这位妈妈后来简单写了一下,中间有一句话我注意到,她说“我们在家里基本不给他玩iPad”。我的直觉是因为在家里孩子玩不成iPad, 所以出去以后抢别的孩子的。就比如一个孩子爱吃糖,家长就是不给,结果孩子出去看见别人有,一定会去要,如果语言功能不够好,就会去抢。我建议她把iPad作为孩子的增强物,每次学习好了,就奖励他玩几分钟。这样孩子出去就不会贸然抢别的孩子的iPad。这位妈妈当时同意我的建议,不知后续如何。
 
 
 
其实,如果这位妈妈学会用ABC原则,可能观察几次自己的儿子,稍微记录一下,就会发现一个规律。比如说,是不是每次孩子去抢别人的iPad之前,在家里恰好家长不给他玩呢?或者,是不是孩子每次出现这种行为之前,家里人有人对他进行了过度批评,所以孩子出去发泄等等。甚至,是不是每次孩子去抢别人的东西,不只限于iPad?仔细记录,逐步分析出原因,就不难想出应对措施了。
 
 
 
此外,我们ASD的孩子经常会出现一个行为问题,背后却有多个功能性的情况。比如说一个孩子在上课和下课都会尖叫。上课的时候是由于课程过难,听不懂造成的气馁式的尖叫;而终于等到下课了,孩子开心得尖叫起来。
 
 
 
所以从学习和运用ABC原则这个角度看,父母(老师)必须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如果连问题出在哪里都看不出来,又何谈解决问题呢?
 
 
 
父母的观察力从哪里来?有捷径吗?有,答案是“爱”。谈恋爱的时候,对方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是一部戏,生了孩子,把这套诀窍搬到娃身上照样管用。

联系我们

品牌名:VKF自闭症康复寄宿机构
统一报名窗口:189-3457-0630
分部:苏州\武汉\泸州\南宁\东莞\廊坊
总部:泰州市VKF榉之乡托管院(高德导航)